人生因读书精彩 创业由兴趣激发
发布时间: 2012-10-29 浏览次数: 57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说过:“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对每一个热爱读书的人而言,徜徉书籍海洋是他们一生的梦想。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不知不觉中,博尔赫斯心中的“天堂”已经变成人们能随时随地从口袋中、背包中拿出的轻薄电子产品:图书馆被浓缩进了各种科技产品中。

  这个将大大的图书馆装进小小的电子产品的过程,意味着人们可以更便捷地享受阅读资源,与之相辅相成的是“洛阳纸贵”成为了传说。

  为了让人们的移动阅读更加规范,热爱读书的人们也贡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

  致力于移动互联网、移动阅读和线下移动应用商店的研发与推广,2009年,北京阅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其创始人彭扬真正将兴趣与创业想结合,怀揣“利用移动互联网、虚拟计算和开放平台技术整合教育资源,逐步实现教育公平”的梦想,将自己对阅读的热爱通过其创造的事业,传递给所有人,同时也为更多人创造出更好的阅读条件。

  读书是不变的习惯

  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彭扬说道:“多读书总是好的。”而这正是他在多年求学创业经历之后的最深刻体会。

  彭扬生于四川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辈的嗜书如命,让他从小也特别喜欢书、亲近书,书店成为他最常光顾的地方,甚至到了一到书店就“迈不开步”的境界。

  书是彭扬成长中最重要的伙伴,因为这个伙伴,彭扬也结识了众多朋友。高中时,常常进出图书馆的彭扬也逐渐与图书管理员相熟,他因此靠“耍赖”借到比别人更多的书。

  1991年,彭扬离开四川老家,来到北京邮电大学,学习信息工程专业。这个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同时接受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进而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信息工程专业与信息交流的紧密相关性,对于热爱读书的彭扬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前进动力。

  1999年,在彭扬的努力下,他获得英国政府颁发的志奋领奖学金,得到了在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攻读MBA的机会。

  2001年,结束在英国的学习之后,他又前往美国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继续进行信息工程硕士学位的学习。

  在美国留学期间,彭扬一边读研一边在西南贝尔公司(SBC Communications)担任高级研发经理。西南贝尔公司创办于1983年是根据美国政府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反垄断诉讼的判决成立的一间贝尔子公司。1995年西南贝尔公司易名为SBC通讯公司,再于2005年收购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并易名为AT&T公司。

  当时,彭扬白天在公司进行全职工作,承担研发调试的重要职责,晚上则继续硕士课程,进行信息工程学的学习,等到能休息的时候,已经是深夜,算下来平均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与此同时,他还担任学校里的助教。

  追忆这样的忙碌生活,在一次采访中,彭扬笑着说道:“最后我的研究生是全A毕业的,在公司也获得了总经理奖。”

 

 尽管这样忙碌,读书仍是彭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在美国读研的时候,他周末也经常会抽出一天时间,到Barnes&Noble书店里喝杯咖啡,一坐就是一天。

  求学时代的彭扬有着怎样的成就,又是如何保持着读书的习惯,一切尽在不言中。

  创业始于对阅读的热爱

  结束在美国的求学生活,彭扬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

  将国内的现实与美国进行对比,彭扬的感触是,国内有着更为严格的教育环境和分布不太公平的教育资源: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对于二三线城市和农村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普遍的,即使在大中城市教育资源的分配对于孩子来说也是非常不平等的。

  对于读书的热情在彭扬的心中燃烧:阅读,这个填充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时光的习惯,也是人类不断获得知识、获得进步的途径,究竟怎样才能让更多人通过便捷的方式获得?

  在采访中,彭扬这样回忆道:“我从美国回来,主要是看到祖国很多社会资源还是相对紧张的,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和医疗行业。拿教育举例来说,传统的教育信息化关注的是把实体书本和课件数字化,对于应试教育考虑的更多一些,这对于二三线城市基本上短期不解决问题。我们当时就考虑国内手机已经非常普及,如果能把各种优质教育资源都放在教育云上,可以通过网络和移动智能终端来分享优质教育资源,这个业务的受众群体就会很大,创立公司的想法就是那时候渐渐成形的。”

  此后,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经历一番积累之后,彭扬正逐步将自己的理想付诸为现实:2009年,致力于移动互联网、移动教育和线下应用商店关键技术的北京阅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正是彭扬利用移动互联网、虚拟计算和开放平台技术整合内容资源,逐步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步。

  “成长中每一个过程便是成功”

  读大学时,彭扬以“凡事我曾抗争,成败不必由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也是因为被这句话触动,彭扬将成功定义为“成长中每一个过程便是成功”。他说:“我追求的不是结果,是过程中的享受,过程中遇到的酸甜苦辣。”

  2010年,在企业起步阶段,公司做的第一款软件产品是为中国移动浙江分公司开发的移动互联网内容分发平台,即手机助销系统。当时市场上手机操作系统的主力还是塞班系统,因此这款产品主要是针对塞班平台进行开发的。然而进入2011年以后,随着安卓系统的快速大范围普及,客户对阅联信息提出了更多要求:不仅要支持塞班操作系统,还要支持安卓系统。

  面对这样的要求,彭扬的理解是,“市场的瞬息万变对公司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针对这样的挑战,企业在彭扬的带领下,组建了专项开发团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开发,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

  在成长的过程中,彭扬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最大的困难是下一个困难,因为我们现在成长,永远在成长,下一个困难总是最有挑战的,去迎接它就会有好的结果。”他这样总结道。

  取得了初步成功之后,彭扬带领企业再接再厉。基于将教育资源在相关领域平等、公平共享的理念,阅联信息与国内外诸多企业合作,逐渐扩展业务范围,在移动互联网总体架构领域参与了国家重大专项的研究。

  除此之外,彭扬也提出了公司下一步发展的打算,“我们认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两个重点是虚拟计算和智能终端方面,公司的发展也是侧重这两个方面进行发展,特别是在虚拟计算相关技术方面,公司目前主要是侧重在这方面开发相关技术和产品。”

  在今年4月举行的苏北信息产业及人才战略高端论坛上,彭扬用一次精彩的演讲和详实的数据,表明了自己对于中国移动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发展的看法:“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才刚刚开始,按照去年的数据,中国的总人口有14亿,手机用户大概有9.5亿,手机网民3.18亿,也就是说,基本上用互联网的15岁到65岁人口大部分是有手机的,所以还有很大的空间。”

  正因为如此,彭扬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他的愿望:“在我们和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将来对于公众来说,将像用水一样用移动通讯,用互联网。”(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正穹

  记者手记: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一个一直以来被诟病,却又无法根治的社会问题。

  然而,要解决这样的不公平,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的不是诟病指责,而是实干家。实干家或许暂时不能够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影响力,但是他们的精神却能永存,并且终有一天,他们的努力会得到回报,会得到回应。

  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电话采访时,彭扬表现得十分谦虚,“我们公司的规模还很小”,然而作为一个将兴趣与创业紧密结合的实干家,彭扬向社会传递的不仅仅是他对阅读的热爱,更是坚守,更是对公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