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过分溺爱子女案例
发布人:心理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03   浏览次数:793

    一般资料:马某。男性,16岁。学生

    表现出的问题:母子二人一起来访,孩子已经16岁了,今年上初三。孩子每说一句话之前,就得看看母亲的眼色,获得母亲的首肯,才敢讲话。孩子的讲话,也每每被母亲打断,加以解释、更正、澄清。孩子的行为举止,很像一个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不时地,还与妈妈撒撒娇,与一个16岁的男孩子很不相称。上初中以后,求助者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特别害怕与同学相处、害怕压力、害怕考试,于是焦虑、紧张不安,并伴有失眠、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孩子只好中途退学。

    既往生活史与当前生活情景:求助者从小性格内向,母亲很宠爱他,对孩子的一切事务都要亲自打理。可是,上了初中以后,孩子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特别害怕与同学相处。害怕压力、害怕考试。尽管母亲用尽了所有办法,但全都无济于事。没办法,孩子只好中途退学。退学后,想了好多办法,什么读技校、上中专,自学成才呀,都试过了。每个计划在最初进行的时候,孩子都是踌躇满志的,可一旦真的进行下去,孩子就虎头蛇尾,坚持不下去。母亲还说:“孩子为自己的前途,整天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吃不好,也睡不着,想来想去,也拿不出个主意。实在想不出来了,就来问我,我说了一大堆,最后又被他—一否定了。这时候,他就会气急败坏地发火、摔东西、踢桌子,有时候,还使劲拧我的胳膊。您看看,我这些红印全是他昨天拧的。现在我不明白了,我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根据案例,请回答以下问题:

.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资料整理。

答: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的资料整理如下:

(1)精神状态:①注意力不集中;②紧张不安,焦虑。

(2)生理功能改变,即躯体异常感觉:头痛、疲劳、全身酸痛、睡眠障碍,食欲不振。

(3)社会功能状况:中途退学。

.本案例的初步诊断是什么?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1)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严重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如下:

①根据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求助者由于工作失误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后悔、自责、紧张、焦虑。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最后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②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1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③与一般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根据案例描述可知该求助者不良情绪持续时间长久,躯体症状明显,不能自行解决,社会功能受损严重,不得不中途退学,因此对求助者的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请对本案例进行病因分析。

答:该求助者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1)生物原因

求助者16岁,男性,正处于青春发育关键期。

(2)社会原因

①家庭教育的原因,求助者的母亲过于宠爱,养成了求助者依赖的性格。遇到的任何困难,母亲都帮助他解决;

②从小较内向、听话,与人交流较少;

③缺乏家长、教师、同学等社会支持系统的有效帮助;

④未得到理解和关注,缺乏正确的指导。

(3)心理原因

由于母亲的照顾,使得求助者养成了依赖的性格,以至于上初中以后,求助者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特别害怕与同学相处、害怕压力、害怕考试,于是焦虑、紧张不安,并伴有失眠、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有效地使用积极关注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积极关注是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积极关注不仅有助于建立咨询关系,促进沟通,而且本身就具有咨询效果。尤其对那些自卑感强或因面临挫折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者,咨询师的积极关注往往能帮助他们全面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看到自己的长处、光明面和对未来的希望,从而树立信心,消除迷茫。有效地使用积极关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盲目乐观。有些咨询师片面理解积极关注的含义,表现出对求助者的过分乐观。咨询师的工作就是要把求助者的观点从只注意失败面转到客观分析形势,立足自己的长处和所拥有的资源上来。

(2)反对过分消极。咨询的本质是给人以支持、鼓励和帮助,促使求助者在困境中崛起,消除迷茫,减轻或消除痛苦。因此,咨询师应始终立足于给人以光明、希望与力量。

(3)立足实事求是。积极关注应建立在求助者客观实际的基础上,不能无中生有,否则求助者会觉得咨询师是在用虚言安慰自己,是咨询师无能的表现,这样的积极关注会适得其反。咨询师应善于发掘求助者身上的闪光点。咨询师不仅要论求助者多关注自己的光明面,咨询师自己也要关注求助者的潜力和价值,这正是建立对求助者乐观态度的基础。促进求助者自我发现与开发潜能,达到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是咨询的最高目标。咨询师应把积极关注贯穿于整个咨询过程。